你的位置: 首页 > 最新小说 >

完结文薄荷糖纸里的427次心跳最新章节列表_完结文薄荷糖纸里的427次心跳全文免费阅读(林小雨薄荷糖四百二)

2025-09-15 13:25    编辑:夕渊
  • 薄荷糖纸里的427次心跳

    很喜欢《薄荷糖纸里的427次心跳》这部小说,林小雨薄荷糖四百二实力演技派,情节很吸引人,让人欲罢不能的感觉,环环相扣,很不错的,顶你!

    班德 状态:已完结 类型:短篇言情
    立即阅读

《薄荷糖纸里的427次心跳》 小说介绍

推荐精彩《薄荷糖纸里的427次心跳》本文讲述了林小雨薄荷糖四百二的爱情故事,此书充满了励志精神,给各位推荐内容节选:...

《薄荷糖纸里的427次心跳》 第427章 免费试读

陈默是我大学自习室里的固定风景。我每天雷打不动霸占靠窗第二排位置,

直到林小雨带着她的物理学教材出现。明明是中文系的她,却总用最基础的物理题绊住我。

“陈默同学,牛顿定律究竟该怎么理解?”她仰着脸,眼神亮晶晶。我讲得口干舌燥,

她却看着我的喉结发呆:“你说话时喉结会动诶……”直到毕业那天,

她捧来装满薄荷糖的罐子:“谢谢你解答了我427个问题。”罐子不慎打翻,

数百颗薄荷糖散落,糖纸背面密密麻麻写着小字:“他今天衬衫领子没翻好,

好想伸手帮他整理。”“他讲题时睫毛在发光,说的什么完全没听清。

”“喉结的弧度真好看……”原来她问的每一个问题,都是精心策划的相遇。

—五月里第三颗薄荷糖轻轻落在我的微积分笔记上,“咔哒”一声脆响,

像颗小石子投进平静的水面。我盯着那颗绿色透明包装纸的小糖果,眉头不由自主地锁紧。

抬头,林小雨那张脸就杵在我课本上方,笑得毫无芥蒂,像窗台上晒饱了太阳的栀子花。

“辛苦了,陈默同学,”她把一本簇新的《大学物理》——绝对崭新的,

书页边缘锋利得能裁纸——小心翼翼地推到我面前,精准地盖住了我刚写到一半的演算过程,

“这个……加速度的方向,到底怎么看啊?书上画了好多箭头,我都晕了。

”靠窗第二排最角落这个位置,是我大一开学第三天起就宣誓了**的风水宝地。

日光充足又避开了直射,窗外一棵老槐树恰到好处地遮了大半喧嚣,

桌椅的高度差也恰好符合我腰椎的弧度。简言之,这是我的王国,我的堡垒,我的绝对领域。

而林小雨,中文系那个总扎着松散马尾辫的女孩,

是唯一一个胆敢、并且有能力在这个领域内反复精准空降的“入侵者”。“方向?

”我深呼吸一口,努力把视线从她那本新得离谱的物理书上撕开,

手指点向书上被我画得有些潦草的受力分析图,“看这里,物体受到的合外力。

合外力指向哪边,加速度就跟到哪边。记住了,是合外力决定加速度,不是速度的方向。

你上次问动量守恒的时候,我就强调过这个基本点。”我的铅笔尖在图上用力戳了戳,

留下一个深刻的墨点。她小鸡啄米似的连连点头,刘海跟着一晃一晃的。“嗯嗯!合外力!

决定加速度!”她身体微微前倾,眼神却像被什么无形的磁石吸住了,

牢牢定在我脖子附近那个区域。“明白了明白了……那个,陈默同学,

”她的声音忽然压低了一点,带着点研究的困惑,“你讲题的时候,喉结……它一动一动的,

挺明显的诶。”我的铅笔尖“啪”一声在纸上戳断了。空气凝固了大约三秒。“林小雨同学,

”我放下铅笔残骸,感觉太阳穴开始隐隐作痛,声音努力维持着物理定律般的平稳,

“注意力请集中在受力分析图上。牛顿第二定律,F=ma,不是F=m喉结运动速率,

这是重点。”我拿起一块橡皮,狠狠擦掉图上那个无辜的墨点,连带蹭掉了一小块纸面。

“哦哦哦!牛顿第二定律!F=ma!”她如梦初醒,

眼神慌忙聚焦到被我擦得有点发毛的纸面上,

抓起笔就在她那崭新的物理书上画了个大大的、歪歪扭扭的箭头,

笔尖刮过纸面发出刺耳的声响。“这样?合外力方向?

”我看着那个比书上印刷体箭头粗壮三倍、几乎要穿透纸背的涂鸦,

感觉我刚刚擦掉的不只是墨点,还有我作为讲题人的最后一点尊严。耐心,陈默,

耐心是通往真理的阶梯……哪怕这阶梯上蹲着一个专门研究喉结生物运动轨迹的好奇宝宝。

我认命地拿起笔,重新抽了张草稿纸。“算了,从头再捋一次。看见这个小滑块没?

”……自习室只剩下翻书页和笔尖摩擦纸张的沙沙声,像一片宁静的海。

我的堡垒暂时恢复了秩序。直到那个熟悉的、带着点犹豫的声音,隔着两张桌子,

顺着过道的微风飘了过来。“陈默同学?”声音压得低低的,带着点试探。我眼皮都没抬,

目光黏在满篇的电路图符号上,只从鼻腔里应了一声:“嗯?”经验告诉我,

抬头或许会遭遇不可预测的目光落点。一本《大学物理(下)》的边缘,

小心翼翼地触碰着我的胳膊肘。我不得不抬眼。林小雨站在过道里,怀里抱着几本书,

脸上挂着那种准备攻克哥德***猜想般的严肃表情,如果忽略她微微发红的耳根的话。

“那个……动量定理的应用,书上例题第三题,”她翻开书页,指着其中一道题,

“就是这个小车撞墙之后反弹的模型,为什么不用动能定理去算它的速度变化呢?

这里……”她纤细的指尖划过题干的关键条件。来了!

又是这种明明触及核心但方向容易跑偏的发问。

上一次是纠结卫星轨道高度为什么和发射场纬度有关,差点把我绕进地球自转偏向力的深渊。

我心头那点微弱的警惕小火苗“噗”地燃了起来。我摘下眼镜,揉了揉发酸的鼻梁,

预备启动我的“深入浅出防御机制”。脑子里迅速检索着相关知识点,组织语言,

力求逻辑严密、表述清晰,最好能一次性堵住所有可能通向喉咙研究的岔路口。

“这个问题关键在于过程分析,”我尽量放缓语速,让每个字都显得沉稳有力,“碰撞瞬间,

墙对小车施加的力是冲击力,巨大、作用时间极短。

动能定理要求明确知道整个过程中所有外力做的功,但这种瞬时冲击力的做功情况,

在实际碰撞中几乎无法精确测定或计算。”她微微歪着头,听得极其认真,

眼神专注地落在我……呃,大概是我下巴的区域?算了,要求不能太高。

我继续:“而动量定理呢?它只着眼于物体在某个时间段始末的状态变化,

关心这段时间内合外力的冲量。对于这种短暂、剧烈的相互作用过程,

计算冲量往往比计算做功更直接、更可行。明白这个选择的出发点了吗?”“嗯!

”她用力点头,马尾辫也跟着晃了晃,眼神明亮,“懂了懂了!就是‘过程太暴力’,

没法细算功,只好看它‘挨揍’前后的变化对吧?”她做了个夸张的手臂碰撞动作,

又飞快地缩回去,像是为自己的比喻有点不好意思。

这个暴力又形象的比喻让我嘴角控制不住地抽搐了一下,差点破功。我赶紧低头,

借推眼镜掩饰表情:“咳……可以这样通俗理解。继续看题吧。

”看她终于低头去看书上的算式,我暗自松了口气。物理学的堡垒暂时守住了。

……自习室窗外,雨点毫无预兆地砸了下来,噼里啪啦地敲打着玻璃,

迅速织成一片密集的白噪音。天色阴沉得像块吸饱了水的灰布。

我抬头瞥了一眼窗外混沌的景象,心里估算着冲回宿舍的可行性方案和淋湿程度。就在这时,

隔着一个座位的李峰似乎也被这场雨打断了思路,他探过身,

隔着林小雨空着的座位直接问我:“陈默,问你个事儿。”我转过头:“嗯?

”“咱院那个大学生物理竞赛,”李峰压低声音,带着点纠结,“最后那道理论设计大题,

就是那个利用霍尔效应测微小磁场强度的装置优化模型,

你当时方案里用的那个反馈补偿电路的参数,具体是怎么选的?

我总觉得我考虑的漏磁影响处理得不够漂亮。”这问题确实有点深度,

涉及到实验设计的精细优化。我放下笔,

开始在脑中组织思路:“关键点在于灵敏度提升和抗干扰的平衡。

我的思路是……”我一边说,一边习惯性地在草稿纸上画着简化电路图辅助说明。

正讲到磁屏蔽材料选择对漏磁的抑制效果时,眼角的余光忽然捕捉到旁边座位上的人影动了。

林小雨不知何时从外面回来了,她没坐下,只是安静地站在她的椅子旁,一只手放在椅背上,

微微侧着身,像是在专注地……听我和李峰讨论?她的位置在我和李峰之间。此刻,

她身体微微侧向我这边,下巴微抬,眼神清澈,落点……似乎稳定在我的眉心附近?

比起之前那些基础物理题的提问状态,此刻的她显得格外沉静投入,

仿佛我们讨论的不是霍尔效应补偿电路,而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韵律。

李峰的问题还在继续,我暂时分不出更多心思去深究她的状态,

只能快速把思路讲完:“……所以,

最终参数是在实验室实测了好几组不同磁导率屏蔽筒的效果后优化的,

牺牲了一点点理论极限灵敏度,换来了实际操作的稳定性和抗环境干扰能力。

报告附件里有数据支撑。”“明白了!谢啦陈默!回头我再去翻翻你的报告附件。

”李峰满意地点点头,缩回身子继续研究自己的题目。我松了口气,

准备重新投入自己的推导。这时,林小雨像是刚结束了一场精彩的旁听,

轻轻拉开椅子坐下了。她拿起笔,目光重新落回桌上摊开的书本上,

仿佛刚才那场高难度讨论只是播放了一段无关紧要的背景音乐。

……窗外的雨丝毫没有减弱的势头,反而越下越密,织成一片白茫茫的水帘。

自习室里的人像退潮般越来越少,只剩下纸张翻动和偶尔的咳嗽声在空旷里回荡。

我合上最后一张试卷,后知后觉地感到一阵熟悉的、沉闷的钝痛压上了太阳穴——该死的,

又来了。我皱着眉,下意识地用指关节重重按着突突直跳的额角。“陈默同学?

”林小雨的声音轻轻响起,很近。我转过头。她已经收拾好了背包,正站在过道上,

手里捏着一个扁扁的、四四方方的白色小纸包。

“这个……”她飞快地把那小纸包放在我摊开的笔记本上,动作快得像怕被烫到,“晕车药。

我……我看你刚才一直在揉这里,”她的手指无措地在自己太阳穴旁边点了点,

眼神飘忽着落在我旁边的窗框上,“你不是说……坐公交会晕车吗?这个药效果挺好的,

提前半小时吃就行……呃,那个,我先走了!明天见!”话音未落,她已经像只受惊的小鹿,

转身快步走向自习室门口,马尾辫在她脑后仓促地摇晃着,几乎带着点逃跑的意味。我愣住,

低头看着笔记本上那个小小的药包。“我说过坐公交晕车?”我在记忆里费力地打捞着,

似乎……好像是某次和她一起去阶梯教室上公共大课的路上,随口抱怨了一句?

这都猴年马月的事了……她居然记得?还备着药?太阳穴的胀痛还在顽固地叫嚣着,

但那点细微的、不合逻辑的困惑,却像一颗投入深潭的小石子,漾开了几圈不易察觉的涟漪。

我拿起那包晕车药,塑料包装发出细微的摩擦声。窗外风雨交加,雨点密集地敲打着玻璃。

……日子一天天滑过去,像自习室窗外那棵老槐树的叶子,落了又长。我们升入大四,

空气里开始弥漫起毕业季特有的、微甜的焦灼感。

论文、答辩、散伙饭……还有那个永远在靠窗第二排角落上演的保留节目。“真搞不懂,

”我端着刚打满热水的保温杯坐下,对着一旁啃苹果的死党张伟小声吐槽,

眼睛余光瞄着自习室门口那个熟悉的身影,“中文系的才女,林小雨,诗词歌赋信手拈来,

院报主编,拿了那么多奖。偏偏一到我这,”我灌了一大口热水,

小说《薄荷糖纸里的427次心跳》 薄荷糖纸里的427次心跳精选章节 试读结束。

编辑推荐

热门小说